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如何引领学校高质发展如何引领学校高质发展

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6-16 16:01:30

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多元任务考核

  

  内容提要: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参评学科的所处位次,各高校通过评估清楚地了解到本校学科的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2013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基于学科评估指标,以评估反映的问题为改革方向,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制定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师岗位分类办法(试行)》、《关于专业技术岗位2013-2015年聘期任务与考核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教学科(教)研工作量计算与奖励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经过2013至2015年一个聘期的实施,实践证明,创新驱动了发展,实现了学校内涵建设新跨越。

  2012年,随着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教30条”)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计划”)政策出台,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将重视外延扩展正式转变为强调内涵建设,即确定了高校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载体、以特色学科为平台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思路。

  为在新一轮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足和不断发展,作为引导教师工作方向指挥棒的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师任务考核办法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新常态,任务指标选择与工作当量权重的确定也是瞄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目标。因此,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鼓励教师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水平科研工作中,以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针对学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中存在的“标准化”倾向问题,以制度创新破解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了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开启了学校综合改革大幕。

  一、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为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指明了方向

  2012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三轮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所需数据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布的公共数据和参评单位报送的材料构成。教育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公示、核查,同时还邀请了学科专家、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进行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客观、科学、权威的评价结果。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中,包含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项目和科研获奖四项二级指标在内的科学研究一级指标占了32分,包含学位论文质量、学生国际交流、授予学位数、教学与教材、优秀学生五项二级指标在内的人才培养一级指标占了25分。因此,可以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学科评估强化了质量评价、弱化了规模和数量。如对“学术论文”的评价,强调了代表性论文质量:所填论文应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平(国外,限填至SCI、EI等;国内,限填至CSCD、CSSCI。层次较低的论文不允许填),弱化了论文数量:即限制填报数量;对“科研获奖情况”的评价,强调的是政府奖;对“教学与教材质量”强调的是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等等。

  (二)学科评估反映的问题是学校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

  从学校参评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国内收录的学术论文他引次数和在12个参评学科中1个学科高于全国平均值。多数学科未能填满限填的20篇代表性论文数量。且全校无ESI高被引论文。

  二是国家级科研奖项亟待突破。全校参评的12个学科均无国家级奖项,且省级科研获奖数量不多。

  三是国家级高层次大项目不多。全校12个学科共填报国家级项目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到账经费较少。各学科 “人均科研经费” 平均值均低于硕士一级学科平均水平。

  四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亟待突破。全校虽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较多,但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校无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级精品教材。

  在参评12个学科中,有5个学科位次较为靠前,但领先分数并不多、优势并不明显,其他学科位次处于中游或靠后。如果不对政策进行尽快调整,下一轮评估,优势学科的优势也可能不复存在、位次靠后的学科面临的形势则更为严峻。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水平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针对学科评估反映的实际问题,学校要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必须尽快调整2010年-2012年实行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暂行办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岗位设置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以进一步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来适应学校的战略转型。因此,在认真分析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实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完成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学科(教)研工作量计算与奖励暂行办法》(辽石化大[2013]136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试行)》(辽石化大[2013]137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著作认定办法(试行)》(辽石化大[2013]138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关于专业技术岗位2013-2015年聘期任务与考核的有关规定》(辽石化大[2013]139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师岗位分类办法(试行)》(辽石化大[2013]140号)五个文件的修订工作。

  二、以制度创新为途径,寻求考核激励效能最大化

  (一)以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

  新修订的文件与原文件相比,体系更为科学。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本原则,将教师岗位总体分为教学为主型和科研为主型两种类型。并按照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文件中要求“理工农医类大学科研为主型教师岗位比例争取达到5-7%”,将全校二级教授及90%的三级教授确定为科研为主型。二是为了提高学校学术论文发表及著作出版的质量和层次,为期刊、著作制定了详细的定级标准,并且为不同级别的论文及著作制定了不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奖励政策。三是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类型及层次教师设定了不同的聘期任务,考核更加公平、合理。

  (二)以加大对高水平教学、科(教)研工作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从事高水平教学、科(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为鼓励广大教师致力于多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等高水平科研工作,在新修订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学科(教)研工作量计算与奖励暂行办法》中对高水平的论文等工作量较原文件有较大幅度增加。例如在CSCD或CSSCI核心库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计算,旧文件发表CSCD、CSSCI核心库收录期刊只按核心期刊工作量计算,仅给予50当量/篇;新文件将期刊进行定级,CSCD或CSSCI核心库收录期刊定为一级期刊,给予150当量/篇。此外,新文件科研、教研工作量计算内容分开了,对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教育教学成果奖、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教研论文、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等教学研究工作的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单独列为“第三章 教研工作量计算方法”和“第五章 教研奖励办法”,更加重视了教学研究工作,且较原文件相比,工作量及奖励标准均有大幅提升。如按照新文件,申报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给予申报工作量与建设工作量合计8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2000元),另外给予申报奖励与建设奖励合计4万元,共计42000元,而原文件中申报一门国家级精品课,仅给予3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750元);按照新文件,申报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给予申报工作量与建设工作量合计20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5000元),另外给予申报奖励与建设奖励合计4万元,共计45000元,而原文件中申报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仅给予5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1250元);按照新文件,申报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予申报工作量与建设工作量合计20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5000元),另外给予申报奖励与建设奖励合计4万元,共计45000元,而原文件中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仅给予60当量(按每当量25元计算为1500元)。

  (三)以创新教学、科(教)研工作任务量设置方法,促进教师发挥所长

  原文件中教学、科研、教研工作量单独计算未打通,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新修改的文件中对教学、科研、教研工作量设置了最低门槛量,年均额定教学科(教)研总量与最低门槛量之差部分,当量可以打通。即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完成最低教学、教研门槛量的情况下,可以用科研工作量来完成剩余的额定教学科(教)研量;对于教研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师,在完成最低教学、科研门槛量的情况下,可以用教研工作量来完成剩余的额定教学科(教)研量。这样既可以约束教师只做科(教)研工作,不做教(科)研工作(以四级教授为例详见表1),还可以使教师发挥优势,取得更大成绩。

表1:四级教授岗位聘期工作任务当量要求

序号

聘期工作任务要素

  教学为主型(当量)

科研为主型(当量)

1

  年均完成的最低理论教学工作量

130

70

2

  年均完成的最低科研工作量

25

95

3

  年均完成的最低教研工作量

15

5

4

  年均完成的额定教学科(教)研总量

360

360

  注:表中工作量计算以当量为标准,如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工作量计算为20当量。

  (四)以多元任务结构的独特设计实施聘期考核,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步伐

  新修改的文件更看重完成任务的结构及质量而不是数量。承担高水平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产出高水平成果是提升高校学术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结合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教)研工作的短板,将高水平项目、高质量论文、高水平成果等指标列入了聘期任务。以四级教授为例,按照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关于专业技术岗位2013-2015年聘期任务与考核的有关规定》文件要求,在完成表1任务当量值之外,如能完成表2中任何1项难度较高的任务即视为完成聘期任务。如不能完成表2中任务,四级教授也可根据个人实际发挥所长,以完成表3任务1-8项中的2项或2项的当量值也可以视为完成聘期工作任务。其中,“2项当量值”是指1~3、5~8项累计完成的量可以折合成相当于两项的任务,如在一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相当于完成两项;也可以在聘期内科研为主型四级教授以完成纵横向累计进款总额45万元(自然科学)相当于完成任务1.5项、主编出版一级教材且本人撰写3.5万字相当于完成任务0.5项等共计2项内容同样视为完成聘期工作任务。这种制度设计可以让教师专注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科(教)研工作优势,可以在各方面任务的完成中都取得一定成绩,也可以集中精力在某一项任务的完成中取得较大成绩,也必将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表2 难度较高的标志性教学科(教)研工作任务结构

序号

任务结构

1

  以学校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本学科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三等奖以上奖励;或以学校为第一单位的第一完成人获得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或以学校为第一单位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奖励

2

  理工类在影响因子为II区的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篇,人文社会科学类在特级期刊或其他SSCI、A&HCI源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或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0

3

  作为团队负责人取得辽宁省重点学科等省级“学科平台”或省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

4

  本人或作为团队负责人取得省教学名师奖或教学团队等省级“质量提高工程”项目

表3 难度适中的一般性教学科(教)研工作任务结构

序号

任务结构

1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以上层次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或作为团队骨干取得辽宁省重点学科等省级“学科平台”或省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前二名);或作为团队骨干取得辽宁省教学团队等省级“质量提高工程”项目(前二名);或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奖

2

  科研为主型:主持省部级A类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B类项目2项;或主持省部级B类项目1项且本人纵横向累计进款总额15万元(自然科学)或3.7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或本人纵横向累计进款总额30万元(自然科学)或7.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

  教学为主型:与科研为主型相比,经费要求减少2/3,其他要求相同

3

  获得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等级内获奖人员)二等奖(前三名)三等奖(前二名);或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前四名);或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三等奖(前二名);或艺术作品获国家级二等奖(银奖)(仅限于艺术类教师)

4

  科研为主型:三年科(教)研业绩总量在全校总排名前50名;教学为主型:三年科(教)研业绩总量在全校总排名前80名

5

  在一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二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6

  主编出版一级教材或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7万字);或主编出版二级以上教材或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14万字)

7

  获得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第一名);或研发新产品(有注册商标)1个(第一名);或调研报告、区域规划等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第一名);或主持创办学科性公司(学校占有一定股份),学校占有股份比例×企业产值之积的三年累计值≥60万元;或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创收30万元或企业增收300万元)

8

  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重要赛事)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重要赛事)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项

  三、设置学科特设岗位,培养出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家、产生高端学术成果

  从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可以看出,缺少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学术成果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学科发展的瓶颈。2014年,学校在原有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的基础上,特殊设置了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高水平人才岗位(简称“学科特设岗位”),包括学科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四个层次,出台了《关于印发《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科团队与领军人才岗位设置及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辽石化大委发[2014]11 号)。学校通过设置学科特设岗位,使专心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教师能得到应有相应的荣誉和待遇,有助于营造崇尚学术,淡化“官”念的的良好氛围,培养出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家和产生高端学术成果。2014-2015年,学校组建了两个高水平校级学科团队,聘任校级学科领军人才2人、特聘教授4人、学术带头人15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学校在给予每个团队学术活动费5万元/年的同时也给予特设岗位人才设置了特殊津贴(见表4)。

表4 学科特设岗位待遇

序 号

特设岗位

特殊津贴

1

领军人才

5000元/月

2

特聘教授

3500元/月

3

学术带头人

2500元/月

4

青年拔尖人才

1000元/月

  四、借力新制度实施,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一)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质量顺势提高

  在一系列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新突破。2013-2015年,学校获批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数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列前茅。依托获批的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学校已经完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实践教育基地的一期工程的三个平台建设。该实物仿真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与生产现场一致的训练环境,把虚拟仿真与真实装置有机结合,以工厂化对象为背景、石油化工产业链为依托、数字化高度仿真为核心、职业化规范操作为标准。五大平台可以承担学校所有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任务,并兼具科研、培训等多重功能。解决了以往到企业实习困难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要求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师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持续增加

  仅2014年,学校有一名学术带头人发表了An1区论文3篇,一名学术带头人发表An2区论文(SCI同一学科影响因子前20%)2篇且其中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6.852的《Green Chemistry》上、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另有有一名学术带头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An1区论文1篇。一名青年拔尖人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5年,“绿色化学化工与催化”学科团队指导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新增合同额98万元、进款额261.1万元,专利申请5项,授权1项,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E12篇。参加国际会议2人次,国家一级学术会议2次16人次,团队成员获省级奖励2项、市级2项。

  除学科团队及特设岗位教师取得了较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外,全校教师教师投入高水平科研工作意愿普遍增强,全校获批的国家级项目、发明专利及被四大刊源收录论文数量均有大幅增加,学校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践证明,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激发了教师创新活力,教师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被政策的实施有效调动,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快速提升。

  (案例来源:辽宁教育研究院科研案例库;案例提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案例执笔:孙铁)

本期执行编辑:王晓卉;责任编辑:王舒

标签: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站和 自动伪原创发文程序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